中世紀風情的運河小鎮 布魯日 (Bruges)

布魯日(Bruges)位於布魯塞爾(Brussels)的西北邊, 搭火車約1小時可到. 說實在我對於比利時的歷史很不清楚, 只知道這個布魯日原本在中世紀時是法蘭德斯國(Flanders)的一部分, 當時國土大約涵蓋了法國北部及比利時西部, 還有荷蘭地區所謂的"低地", 至於法蘭德斯在今日是指比利時北部的荷蘭語區, 包括布魯日.  

從布魯日車站走到舊城區約要半小時, 但是在進入舊城區前會經過一條河, 然後是通過一條不算大的路, 旁邊是一排整齊帶有古典風味的房子. 





遠處的高塔是聖母教堂(Church of Our Lady)高達122公尺的鐘樓.


進入舊城區後會經過聖救主主教座堂(Saint Salvador's Cathedral). 這個教堂成立於10世紀, 但是當時還只是個地區性的小教會, 直到比利時獨立後的1834年, 一個主教被派來進駐布魯日, 這個小教堂被擴建, 也蓋了一個更高的樓塔, 才真正成為一個正式的教堂. 


西蒙·史蒂文(Simon Stevin)的雕像在西蒙·史蒂文廣場(Simon Stevinplein). 西蒙·史蒂文是法蘭德斯的數學家, 科學家, 樂理家. 雖然大家不確定他真的是哪裡人, 但是在他大學入學的紀錄中寫著自己是從布魯日來的, 所以後來的人就把他當成布魯日人.


古典的建築現在成了商店及餐館, 還可處處見到比利時的巧克力及風味甜點.




走到了舊城區的中心是市集廣場(Market Square), 第一眼見到的是新歌德式(Neogothic)建築的省議會宮(Province Court), 原本是地方政府用於辦公的場所直到1999年, 現在則用於特定的節慶或是展覽場地.








布魯日鐘樓建於1240年, 是布魯日的地標, 鐘樓在15世紀時擴建, 但是在1741年時遭遇火災, 部分的尖塔被燒毀直到今日也沒有重建. 


廣場中央有個紀念碑, 上面的兩個人物是楊·布雷德(Jan Breydel)和彼得·康寧克(Pieter de Coninck), 這兩個人是在14世紀帶領法蘭德斯人抵抗法國的英雄. 



從市集廣場往東邊走3分鐘就到了城堡廣場(Burg Square), 廣場周邊有歌德式風格(Gothic)的布魯日市政廳(Stadhuis van Brugge). 市政廳建於1376年, 在1421年完工. 


連接著布魯日市政廳旁有個比較矮的黑色鑲了金色裝飾的建築是聖血聖殿(Basilica of the Holy Blood), 是羅馬天主教聖堂(Roman Catholic Basilica). 


今天的布魯日舊城區保留了中世紀的風情, 運河穿梭其中, 從12世紀布魯日就是個轉運中樞, 貨物可以從運河進出, 跟國外的生意包括法國的布料以及葡萄牙的香料, 當時的布魯日也發展羊毛貿易, 城市非常繁榮, 直到15世紀都是黃金時期. 到了16世紀, 運河開始淤積, 經濟重鎮則移到布魯日東邊的安特瓦普(Antwerp), 布魯日失去了原本的繁華, 人口移出, 直到19世紀因為美景被發掘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觀光重鎮. 








聖母教堂(Church of Our Lady)是布魯日的最高建築, 它有世界第二高的磚砌塔樓, 禮拜堂裡則有一個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的聖母大理石雕像.



聖母教堂內部的禮拜堂, 還有原本的壁畫等著被專家恢復.




聖母教堂後面有個石橋--波尼法橋(Boniface Bridge)跨越在運河上, 看似非常古老的橋其實反而是布魯日其中一個比較新的橋. 


布魯日舊城區的商店常可以看到蕾絲製品例如扇子, 手帕, 靠墊, 還有嵌在墜子中的古老蕾絲. 蕾絲是比利時歷史悠久的手工藝, 從法蘭德斯時期就開始發展. 其中最名貴做工最複雜的是手工的"棒針蕾絲"(bobbin lace), 這種蕾絲需要清楚的頭腦跟精巧的手藝來移動一堆小小的棒針來編織. 😅


我第一眼對布魯日的印象是建築還有河流都讓我想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Amsterdam), 現在想想應該也沒錯, 在歷史上它們也是有共同的法蘭德斯文化. 😉





P.S. 市集廣場轉一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